电视剧《清平乐》已经迎来的大结局,宋代文学、审美、文化在剧中一一展现,文人世子的博学广文、书法创作彰显个人风采,宋仁宗的仁政、公主的情感和崔白的那张《双喜图》都引发当下对历史的回顾、艺术的探究。而在剧中众多女性形象也颇为引人注目,无论是宋真宗皇后刘娥、宋仁宗的曹皇后、张贵妃,以及福康公主都展示了大宋的风范,剧中她们的服饰也显示了礼仪制度,宋代后妃命妇们平日里如何穿?最高等级的礼服何等盛饰?
《真宗后坐像》(左);《仁宗后坐像》
与奔放热烈又充满异域色彩的大唐不同,北宋似乎氤氲着更多属于传统儒家的中庸和雅之气。“清雅内敛,淡雅柔美”也成为今天的很多人对宋代女性的衣饰的大体印象。但从南北朝以来所形成的,大致包括仿溯古礼而成之“礼服”与紧随时尚而变之“便服”的服饰双轨制却并未停下演进的脚步,在清秀之风大行其道的日常服饰之外,礼制层面的女性服饰则依旧奢华繁复。华美与绚烂交织出的种种细节在凸显品阶高低的同时,又辉映出属于后妃命妇们的尊荣地位,甚至成为时代赋予她们或是她们赋予时代的独特印记。
袆衣与花钗冠
赵宋立国伊始,太祖即命儒臣损益唐之《开元礼》而成《开宝通礼》。袆衣,作为隋唐礼制中皇后的最高礼服,此时仍为袭用。清宫南熏殿旧藏的十幅宋代皇后坐像中,着袆衣者就有九人,由此也可得观袆衣之华彩。
《英宗后坐像》轴;《神宗后坐像》轴
《徽宗后坐像》轴;《钦宗后坐像》轴
《高宗后坐像》轴;《光宗后坐像》轴
《宁宗后坐像》轴 ;《女孝经图》(局部)
袆衣为交领大袖袍制,以深青织成,上有翟纹十二等。所谓“翟”,原指长尾雉鸡,御容中皆表现为数对红腹锦鸡雄鸟,还以小轮花间隔。而袆衣内所穿中单再真宗后御容中可见领缘;外皆有与袆衣色彩纹饰相同的蔽膝,所着裳裙则为蔽膝和袆衣遮挡。御容中的皇后腰系以青罗裹造的革带,上施桃形金饰,自徽宗后始还可见大带垂绅,更为完备。着袆衣时大绶、小绶垂于身后,真宗后即将之披于椅背,南宋《女孝经图》中亦可见着袆衣的皇后身后之绶。皇后身侧的白玉双佩于大袖底部隐隐可见;足上之舄亦随衣色,如意头,珍珠装缀。值得一提的是,衣、裳裙、蔽膝之缘皆红罗织成云龙,尤其真宗后、仁宗后、英宗后、神宗后袆衣龙纹,曲颈遒躯,犹有唐风,五彩华艳,神气活现。
真宗后、仁宗后、英宗后、神宗后御容中的衣缘云龙纹
皇后于受册、谒庙、朝会等重大场合服用袆衣,而内外命妇(包括后宫妃嫔、公主及有品级的官员之母、妻)亦有与之形制类似的礼服——褕翟,或曰翟衣。妃与太子妃之褕翟大致仿皇后服制,然衣改为“以青罗绣为摇翟之形”,且仅有九等。命妇翟衣亦以青罗绣为翟, 唯以所饰翟之等数对应品级:第一品九等,第二品八等,第三品七等,第四品六等,第五品五等。
《清平乐》中曹皇后(仁宗后)的册封礼
在《清平乐》中皇后受册礼上,曹皇后正着袆衣,雍容典雅,并依仁宗后御容面施三白妆,加珍珠面靥,戴垂珠耳坠,手持玉圭,在仪扇簇拥下升御座。而作为背景的命妇们或着翟衣,翟纹疏密不同以示等级,或着大袖常服,与鼓乐仪仗一道烘托出仪式的盛大端严。
除华彩服章之外,与之相配用的“首饰”亦是后妃命妇礼服之必须。御容中着袆衣的皇后皆戴高大而繁复的“冠”,左右各有三扇博鬓,今人或谓之“凤冠”,或谓之“花株冠”,亦有称“亸肩冠”“平肩冠”等。实际上,宋初礼制仍依照唐礼谓之曰“首饰:花(钗)十二株,小花如大花之数,并两博鬓”,而还未称“冠”。唐代皇后袆衣首饰,今于隋炀帝萧皇后陵已有出土,经复原可见内为框架,两侧各一博鬓,架上饰十三株树状花饰,以弹簧状铜丝为花枝,上连接金铜花片,料珠、牙雕人物为蕊,并有长摇叶,又有嵌宝珍珠花钿,蔚然灿烂。此应即特化之“花(钗)”,其源头可追溯至汉晋皇后礼服所用桂枝状步摇,唐时虽已具“冠”之形,然仍依古礼称“首饰”。宋承其制,虽冠之制更显,博鬓也曾为六扇,但所饰云头花之下应当仍为弹簧花枝,呼应“步摇”之像。而由北宋皇后御容可见,诸后所用首饰又有不同。
萧皇后墓出土皇后袆衣“首饰”(左)及复制品